美国不向中国提“双反”税会扩大出口市场
日期:2012-09-20
美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网站18日刊登题为《从中国进口工作岗位》的评论文章,批评奥巴马和罗姆尼竞相在对华贸易上采取强硬态度,指出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实际上正在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
根据传统基金会提供的一份报告,2010年仅美国从中国进口服装和玩具两项就为美国提供了57.6万个工作岗位。
文章指出,一些美国人倾向于忽视进口商品给美国带来的就业机会。例如,美国从中国进口iPhone手机的成本较低,因此其售价较低,这能刺激更多美国消费者购买,从而拉动iPhone在美国的相关产业,包括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电子商务、广告和零售业务等。
文章还说,美国劳工组织支持的经济政策研究所上个月发布最新报告称,中国在2001年到2011年间对美出口导致美国丧失270万个工作岗位。这种计算方法错误地认为,美国人购买的产品如果不在中国生产,就一定自动回到美国来生产。但实际上,美国人即使不从中国进口商品,也往往会代之以从韩国和日本进口。
评论文章同时指出,目前经济学家已改变了单纯以进口商品入境申报价格来统计进口的方法。文章援引亚洲开发银行2010年的报告举例说,美国如果从中国进口一个入境申报价格为178.96美元的3GiPhone手机,中国实际上只赚了6.5美元,其余都被先将元件出口到中国制造商那里的韩国、日本和美国企业赚走了,中国只是进行了组装而已。
文章还援引旧金山联储银行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说,美国人每花一美元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就有55美分让为这些中国商品提供设计、零部件、运输、营销和零售的美国人赚走了。
文章最后说,美国总统选举总是迫使候选人在贸易问题上走极端,表现出最糟糕的一面,而这些举动只能令他们在获胜当选后应对贸易问题更加困难。美国现在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愿意告诉美国民众对华贸易有什么好处的总统。
观察 美国磋商请求三问
美国奥巴马政府日前在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磋商请求,就中国政府2009年至2011年对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提供拨款、税收优惠和利率优惠等至少10亿美元所谓“补贴”一事展开磋商。
为何选择此时提出磋商?
美国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剑道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开始提供出口补贴,而奥巴马政府却选择在2012年大选前不到两个月高调宣布磋商请求,这一时机选择显然是大选政治使然,奥巴马是想利用掌握政府的优势捞取政治加分。
其实,如果美国认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获得中国政府出口补贴或以过低价格在美国市场倾销,可以发起反补贴或反倾销(“双反”)调查。毕竟,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可能耗时三年才会得出结果,而“双反”税在几个月内就可出台。此外,世贸组织裁决结果往往是要求败诉国家停止执行违反世贸规则的政策,而“双反”税执行期往往长达五年以上。
史剑道认为,选用世贸组织平台反映出美国并未打算采取实际行动,这是因为60天的磋商阶段结束后美国选举结果也已水落石出,届时如奥巴马再度当选并想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可选择与中国达成和解,这比提起“双反”调查或采取其他更为强硬的贸易救济措施有更多回旋余地。
为何选择世贸组织平台?
本次磋商请求是美国在世贸组织第八次针对中国启用争端解决机制,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在世贸组织平台,美国只需证明中国贸易政策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而“双反”调查未必会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出台“双反”税需通过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两个部门的裁决,前者负责裁定倾销和补贴幅度,即“双反”税率;后者负责裁定倾销和补贴商品是否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虽然美国商务部是奥巴马政府的一部分,但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决策机构由三名民主党委员和三名共和党委员组成,相对较为独立。目前,美国汽车业正处于强劲复苏阶段,汽车销量从去年开始一直迅猛增长,因此难以支撑“美国相关产业遭到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的裁决。
“双反”税只能保护美国国内市场,而向世贸组织申诉则可帮助美国削弱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扩大出口市场。
如何避免未来贸易纠纷?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告诉记者,尽管世界各国几乎无一例外会对本国产业提供补贴等扶持政策,但世贸组织规则明确规定禁止成员国提供出口专项补贴。史剑道表示,美国政府自2009年起对美国汽车业实施了高达数百亿美元的救助计划,这也是一种政府补贴,虽然名义上并非专门用于刺激出口,但实际上对出口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避免贸易纠纷的关键并非放弃政府补贴,而是要吃透国际贸易规则,避免授人以柄。美国国际贸易代表办公室就集结了大量法律专家,奥巴马政府今年还特别在该办公室内专设了一个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整合了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司法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土安全部和情报部门的相关人力资源。